群鹿伴舞草原上,自由抵戲任奔放;習練鹿戲求難老,全身經絡氣血暢。健身氣功•五禽戲之“鹿戲”,是五戲中重要一戲。習練者通過仿效鹿的動作神韻,展現鹿在草原上神態安詳,輕盈舒展,自由快活的活動,以達到振奮精神,強身健體,預防衰老之目的。
學練“鹿戲”,首先要把“形正、氣順、意寧”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古人云:“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神散亂。”在“鹿戲”中,所謂形正,即身體姿勢要端正,是非常重要的,在練功過程中,做到全身放松,神態自然,根據動作的起落、高低、虛實,四肢運動要柔和靈活,輕松自然,流轉自如,做出相應的造型,力求準確到位,規范標準,達到“演鹿像鹿”的動作神態。所謂“氣順”,即以肢體動作為導引,配合呼吸要自然,做到起吸落呼、開吸合呼、先吸后呼,呼吸要緩慢、細勻、深長,不要強吸強呼,造成憋氣,不利于身體健康。所謂“意寧”,要求心靜安寧,排除雜念,置身于“鹿戲”動作意境之中,充分展現自身形象同鹿抵戲、邁步伸足,做到意隨形動,氣隨意行,“形、氣、意”三者合一,從而疏通經絡,調暢氣血,強健身體。
學練“鹿戲”,必須把握“鹿戲”動作要領,逼真塑造鹿的神態。在“鹿抵”動作中,要把握“邁步、轉腰、還原”三個環節,做到清晰明了,規范到位。
(1)邁步時,兩腿微屈,身體重心后移,向前方邁步,腳跟著地,身體稍轉,兩手握空拳,向身側擺起,拳心向下與肩持平,目隨拳行。此動作要注意邁步時身體重心保持平衡,不能傾斜;兩掌握空拳擺起時,要與肩成水平線,不能忽高忽低。
(2)轉腰時,身體重心前移,后退屈膝,腳尖外展踏實,前腿伸直蹬實;同時轉腰、兩拳變“鹿角”,向前后方劃弧,掌心向外,彎臂外展平伸,肘抵腰側,上臂舉至頭前,向后方伸抵,掌心向外,指尖向后,目視后腳跟。此動作要注意轉腰側屈幅度要到位,不能或高或低;“鹿角”上下要對稱,不能有偏斜度,也不能忽視后腳跟。
(3)還原時,當身體轉正,前腳回落起點,開步站立時,兩手向上、向下劃弧,兩空拳下落于體前,目視前下方。此動作,要注意兩空拳劃弧的幅度要到位,不能隨意擺動。只要把握好上述三個環節,自覺地糾正錯誤動作,就會展示出“鹿抵”動作的正確造型,給人們美觀大方的感受。
在“鹿奔”動作中,要把握“上步、后坐、收回和換步”四個環節,做到輕靈祥和,神態安舒。
(1)上步時,要屈膝伸腿成弓步,兩手握空拳向上向前劃弧至體前,屈腕與肩平,掌心向下,目視前方。此動作,要注意兩空拳向前必須有弧度,不能直線前伸;必須與肩持平,不能或高或低。
(2)后坐時,當身體重心后移,前腿伸直,腳掌著地,后腿屈膝;同時低頭、弓背、收腹、兩臂內旋前伸,掌背相對,兩拳變“鹿角”。此動作要形成兩張弓,只要兩臂內旋、含胸收腹和背部兩肩胛骨外展到位,便形成“橫弓”;只要兩肩下沉內扣、收斂臀部,頭頂與尾骶向前、弓背向后、腹部與臀部對拉,命門突出,便形成“豎弓”。只要習練者動作越到位,弓形就越標準。
(3)收回時,上體抬起,兩腿伸直,后退屈膝成弓步,松肩沉肘,兩臂外旋,“鹿角”變空拳與肩同高,掌心向下,前腿收回,空拳變掌,回落體側,目視前方。此動作,要注意保持四肢動作的協調性,不能顧此失彼,要保持整體動作的美觀大方。
(4)換步時,即彈跳上步前奔,關鍵要掌握腿腳的彈跳力度和轉換時機,做到輕盈靈活,順其自然,不要用力過猛,要把握轉換時機,避免造成腳步紊亂。
學練“鹿戲”,要了解“鹿戲”健身的作用。
其一,可起到強腰補腎的作用,中醫認為督脈行脊入里,絡腦絡腎,與腦、髓、腎關系密切,可防治腦、髓、腎的病理變化。通過腰部側屈擰轉、尾閭運轉,促使氣運命門,從而疏通腎臟經絡,改善氣血循環,加強了先天與后天氣血交流,達到防治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等癥,起到強腰壯腎的功效。
其二,可起到振奮全身陽氣的作用,通過重心后坐,整條脊柱后彎,內夾尾閭,后凸命門,打通大椎穴,從而振奮全身陽氣,促使經絡氣血輸送到全身各處,滋潤全身上下、內外,使人體恢復正常的生理心理功能。
其三,可促使脊椎充分旋轉,增強腰部的肌肉力量,防治腰部小關節紊亂。兩臂內旋前伸,肩、背部肌肉得到牽拉,對頸肩綜合癥有防治作用。
總之,健身氣功•五禽戲之“鹿戲”,內涵豐富,是五戲中重要一戲,習練時必須從嚴要求,逐漸規范到位,以展現鹿的基本形態和神韻,從而獲得“鹿戲”健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