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健康時報(點擊看原文)
“這幾天的蚊子,一晚上拍死七八只。”“我人都穿上沖鋒衣了,怎么還得努力打蚊子?”最近,北京、山東、浙江、四川等多地網友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反映,現在都已經進入11月了,怎么還有蚊子?
11月16日,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蚊子的繁殖和活動主要取決于溫度,當成蚊周圍氣溫降低到10℃以下時,它們才不適合生存。
據中央氣象臺此前預報,11月11日至15日,中國大部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中東部多地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高6至10℃,部分地方甚至偏高10℃以上。
“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即使已經進入11月份,處于蚊密度的快速下降期,許多北方城市的氣候條件仍然適合蚊蟲繁殖。”趙力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南方,市民仍然能感覺到蚊子叮人,也是蚊子為了越冬在做準備,通過吸血來儲存營養或讓卵巢發育,以便產下后代。”
此外,人類的生活方式在深秋初冬期間也為蚊子頻繁活動提供了便利。北方城市普遍采用暖氣系統保持室內溫度,南方也有不少家庭會選擇開空調提高室內溫度,這使得蚊子也會躲進居民家中防寒。
不過很快多地將迎來降溫了。據中央氣象臺11月16日消息,16日~18日,受強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將迎來一次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過程,其中,京津冀一帶最低氣溫將降至冰點以下。17日~18日,冷空氣過境后,廣州、南寧的日最高氣溫將下滑至25℃以下。
“本輪降溫后,只要氣溫低于10度,室外的蚊子也就不會出來活動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室內的蚊子不易受氣溫影響,如果有供暖,還會繼續活動,市民仍然需要采取必要的防蚊措施。”趙力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