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世界糖尿病日前夕,“2024糖尿病科普月系列活動暨2024健康中國慢病防治行動糖尿病主題宣傳活動”啟動,推動糖尿病防治知識的普及。
不可忽視!糖尿病會影響心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介紹,糖尿病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大而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數量尤為龐大。同時,糖尿病的發病年齡也趨于年輕化,中青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也在上升。此外,我國糖尿病前期人群約為3.5億人,遠多于糖尿病患者人數,如果不進行干預,其中超過90%的人20年后可能發展為糖尿病。
糖尿病的管理不僅是要控制血糖,更要注意預防并發癥。并發癥比較隱蔽,且危害全身,是無聲的殺手。隨著患病時間越長,患者出現腎臟、心血管合并癥的比例就越高。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的《糖尿病與腎病報告(2023年)》指出,糖尿病是導致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約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發展為慢性腎臟病。①《中國糖尿病腎臟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腎臟病不僅加劇了心血管病的風險,更是患者死亡的首要推手。②
李小英教授介紹,心臟與腎臟的功能緊密相連,慢性腎功能不全會增大心肌梗死的風險,而腎衰則會使心臟負擔進一步加重,從而可能誘發心衰,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盡管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但知曉情況和治療管理仍不足。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終身榮譽會長黃正明表示,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知曉率僅為36.5%,治療率為32.2%,治療者控制率為49.2%③,這意味著有大量患者尚未得到有效管理和治療。加強糖尿病的防治管理,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普及科學防治知識,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管理好血糖留意這4點
糖尿病管理有“五駕馬車”,即飲食、運動、藥物、糖尿病教育、血糖監測。在實際生活中,李小英教授建議:
1、控飲食也要吃出幸福感
不少糖友會因為控制飲食而感到有壓力,比如,擔心對食物的選擇和分量控制不當導致血糖波動。李小英教授表示,“我們倡導一種既健康又兼顧個人喜好的飲食安排。在確保血糖穩定的前提下,糖友要學會如何合理地選擇食物,比如用低糖、高纖維的食材替代高糖食物,通過巧妙的烹飪方式增加食物的風味和口感。同時,我們也鼓勵糖友保持靈活的飲食心態,不必過分拘泥于‘忌口’,而是學會適量享受,比如偶爾品嘗一小塊心儀的甜點,只要整體飲食計劃保持平衡,就不會對血糖造成太大影響。”
2、肌肉力量訓練不可忽視
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有助促進能量消耗和血糖利用。糖友每周應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如果無法一次性持續30分鐘,也可以分次進行,每次10到15分鐘。
柔韌訓練:如瑜伽、普拉提等,有助于提高身體的柔韌性,放松肌肉,改善內分泌環境,間接幫助血糖管理??梢悦恐苓M行1到2次,每次持續30到60分鐘。
力量訓練:肌肉力量訓練也是不可忽視的。啞鈴、彈力帶等力量訓練可以幫助提高肌肉質量和改善體內胰島素敏感性。建議每周最好進行2次抗阻力運動,每次30分鐘,兩次抗阻訓練需間隔48小時以上。
3、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從生理機制上來看,情緒和心理狀態能夠直接影響血糖水平。積極、愉悅的情緒狀態有助于穩定血糖水平,建議糖友可以采取一些積極的心理調節策略,如冥想和瑜伽、尋求社會支持等。
4、定期監測血糖等各類指標
除了定期監測血糖外,糖友應綜合關注多個關鍵因素,如血壓、血脂和腎功能(尿常規、血肌酐等)指標。糖友還應定期進行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篩查,如心電圖、心臟彩超等,以便及早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心腎問題,從而全面提升生活質量。
11月6日,“2024糖尿病科普月系列活動暨2024健康中國慢病防治行動糖尿病主題宣傳活動”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啟動,活動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主辦,拜耳支持。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科普宣傳、義診咨詢、健康講座等多種形式,提高公眾對糖尿病的認知,增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動糖尿病防治知識的普及。
參考資料:
①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糖尿病與腎病報告(2023年)》
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微血管并發癥學組.《中國糖尿病腎臟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③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