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弘扬中医中药是一场善意长存的修行……图片
今天,小郎中分享一个减肥效果极好的古方,这个方子很温和,因为效果好,不容易反弹等优点,被卫健委和人民日报大力推荐。
这个方子就是黄芽汤,出自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这里讲的“黄芽”可不是做菜的黄豆芽,而是蕴含着天地宇宙,生命不息的奥妙。
《周易》中记载:“阴阳之始,玄含黄芽”。
在中医的五行里,黄色属土,与脾胃相对应,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五脏六腑之根本,也是整个身体的根基。
所以说脾胃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脾胃好了,气血旺盛,脏腑充盈,身体自然健康。
黄芽汤恰似一棵充满活力的新芽,冲破沉滞,破土而出,却给身体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那么,为什么说黄芽汤是减肥的灵丹妙药呢?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人为什么会肥胖。
所谓的肥胖就是身体堆积了太多的脂肪和赘肉,在中医眼里,这些脂肪、赘肉其实就是水湿。
脾不但能化生气血,还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就像是一个国家的水利部部长,主管全国的水利的合理调配,前提是这位部长大人要有足够的领导能力,如果能力太弱,不能合理调配,就会导致水湿堆积,从而产生脂肪、赘肉。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减肥就要祛湿,要想祛湿就要强壮脾胃。
而黄芽汤称得上是强壮脾胃千古第一奇方。
黄芽汤:人参 9 克,茯苓、干姜、炙甘草各 6 克。
对于人参,大家都很熟悉,人参是当之无愧的补气界大哥大,人参大补一身之气,补五脏六腑之气,尤其擅长的还是补脾胃之气,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好了,又能源源不断地化生气血,有人认为人参还能补血,说白了就是通过补脾胃,增加脾胃的运化来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
脾胃最怕寒和湿了,因为寒气重了,就好像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工作,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湿邪能把脾胃困住,让脾胃无法大展拳脚。
这里请茯苓来祛湿,茯苓健脾利湿,通利小便,茯苓一进入身体,能把体内的水湿赶着往下走,最后赶到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
对付脾胃的寒邪非干姜莫属,干姜温中健脾,它能直达胃部,将胃里的寒啊湿啊清理个干干净净。
最后的甘草,一边益气健脾,守护中土;一边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调和诸药之间的矛盾,让他们有劲儿往一处使。
黄元御非常重视黄芽汤这个方子,他老人家认为,所有的疾病都是在内外因的作用下,身体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了,而脾胃位于身体中焦,中焦之气的运转最为重要,若“中焦衰微,上下滞塞,心肝之火上炎而上热,肾水无君相二火之暖而下寒”,进而导致诸病丛生,黄元御把中焦作为枢纽,中焦运转,带动整个身体的气机运转起来,这时候其他的疾病处理起来也就容易的多了,所以不管什么病,应该首先要做的就是调脾胃。
如果你够心细的话,你会发现黄芽汤里包含了两千古名方,将黄芽汤的茯苓换成白术,就成了理中汤,将干姜换成白术,就成了四君子汤。
理中汤温中散寒,用于脾胃寒证,四君子汤有千古补气第一方的美誉,用于身体脾胃气虚之证,而黄芽汤恰好介于两者之间。
现代人贪食贪凉,很多人脾胃虚弱又兼有些许的寒证,这种情况用理中汤似乎药力太过,而单纯用四君子又达不到散寒的目的,这时候用黄芽汤比较合适了。
黄芽汤量小力宏,它能缓缓地给脾胃注入能量,同时帮脾胃摆脱寒邪和湿邪的束缚,脾胃好了,就可以把体内多余的水湿痰饮清理出去,就好像一个浮肿的人突然消肿了一样,人自然也就变瘦了,因为黄芽汤是通过调理脾胃来达到减肥的效果,所以不容易反弹,更没有任何副作用,也正是如此才会被央视和人民日报大力推荐。
总的来说,黄芽汤适合脾胃虚弱,湿气重尤其是寒湿重的人,表现为虚胖浮肿、胃口不好,饭后胃胀、腹胀,大便溏泄,伴有气虚乏力,身体困倦、嗜睡,手脚冰凉,怕冷,伸出舌头一看,舌淡,舌苔白或厚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普通人怎么加杠杆炒股,微私寡配资,兆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